走进曲靖经开区年产2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晶澳三期项目”),放眼望去,机械轰鸣、电花闪烁、人声鼎沸,一台台机械设备开足马力,一个个建设者干劲十足,项目建设势如破竹。
该项目是曲靖首个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位于曲靖经开区南海子片区,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是打造硅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的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对云南省光伏产业链延链补链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作为项目施工总承包单位,四公司用“速度”和“热度”大抓生产,用实干与担当建设项目,助力全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加速!”秉承这样的共识,接到建设任务的次日,公司就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专题会,研究项目实施,并以最短时间调兵遣将——成立项目指挥部;组建由7家直管部、分公司共百余名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组织项目管理团队核心成员面试,对管理团队人员进行系统交底和培训。
在接到建设任务后的第3天,参建直管部、分公司100余名管理人员已到岗就位;第4天,施工机械进场。与之同步进行的是详细、有明确的目的性的项目策划。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策划总监余绍彪带领团队通过现场踏勘、市场调查与研究等途径完成策划书的编制,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孙道光带领公司职能部门完成策划评审,并以清单形式细化各模块的任务、明确对应责任人。
因驻地建设与现场施工同步进行,第一批人、材、机进场时,项目驻地还未建好,工地现场既是临时办公区,又是建设“战场”。时值寒冬腊月,200多名建设者不畏严寒,平整场地、研究图纸、开挖土方、加班放线、支设模板……短短半个多月后,各项施工任务紧密锣鼓地进行。
指挥部对照施工总进度计划倒排工期,深化编制周、月、日进度计划,建立PDCA循环动态管控机制,根据现场实际开展项目进度推进会。“对照纠偏、‘一盘棋’协调,及时排除建设中的难点、堵点。”直管三部经理、项目指挥长钟发委说道。每天下午5点半,指挥部还组织召开碰头短会,总结当日工作完成情况,并协调解决各参建直管部、分公司反馈的问题。以101电池车间为例,该车间竖向空间施工层数多,从吊顶到屋顶不到6米垂直高度的空间中涵盖了喷淋、超纯水等13层管道以及2层吊顶,工序交替穿插频繁、交叉作业多。指挥部在前期策划中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提前协调各项工序的穿插时间,与各专业分包单位签订工序移交节点责任书,促进各工序及时有序衔接。各专业施工队伍按施工组织策划加大人员投入,建设高峰期,厂房内同日作业人员达800余人。
在指挥部“一盘棋”的统一管理下,项目全体管理人员上下一心,全力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截至今年6月底,22栋单体建筑平地拔起,一个个节点目标按着既定计划有序实现:2月15日,386根钢柱吊装完成;4月6日,项目首栋实现封顶;6月1日,101电池车间东侧移交设施安装、118钢结构完成;6月30日宿舍楼移交实现拎包入住……
登高车、升降车、曲臂车等上百台作业设备同时运转;各工种1000多名工人交叉作业;工人和设备高低升降垂直距离14到19米不等。今年3月中旬,以上工作常态给项目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一定要把现场盯紧、盯牢、盯死!安全生产容不得一点马虎!”这是安装三分公司安全员周云川总说的一句话。每天一大早,他总比工人提前到岗,往返穿梭在101电池车间和102组件车品库车间。入夏以来,酷暑难耐,车间中热浪一阵接一阵,每天肩上挎着的900毫升的水壶,都要装个三、四回。旁站、巡检、记录、纠偏,他事无巨细,只是确保对现场每一个角落了然于心。
人人都是安全员,安全管理必须事必躬亲。在晶澳三期项目,不单单是周云川,整个团队都重安全、讲安全。项目实施全员安全信用积分制考核,建立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管理行为信用积分档案,促进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性。考虑高空作业、平行穿插施工多,项目部采用多重保护措施,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以身示范,赶在工人作业前,来到最高点、最危险处进行模拟作业,让一切安全风险隐患“了然于心”;在管道安装前,提前在作业面下设置上挂式安全平网,待施工工序均完成后拆除,安全平网和立杆式安全绳结合,构建成双重预防高坠保护的方法……
此外,项目部重视、关爱工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护宣传,定期开展“微体检”活动,切实保障项目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将公司的关怀送到心坎上。
应用新技术、开展实测实量、实施样板引路是项目破解施工难题,有效管控质量的关键手段。
针对101电池车间近10万平米高精地坪平整度的管控,项目从购买材料开始严格把关,派专人到商品混凝土公司看混凝土配合比。施工中,项目引进高精度激光振平机负责地坪浇筑收面,认真研究切缝尺寸、切缝深度、切缝时间及养护。经实测实量,施工完成的101厂房高精地坪平整度控制效果良好,为6mm环氧彩砂的工艺提供了保障。曲靖经开区组织区内所有产业项目进行现场观摩。
车间喷淋管道分3层布置,要完成消火栓及喷淋管道总量约12万米的安装任务也给项目带来了巨大考验。为克服不允许支架焊接在钢梁上所带来的桥架和喷淋主管道没有固定点的难题,指挥部组织参建单位前往浙江义乌晶澳厂进行观摩、学习。“取经”回来后,项目部召开总结会议“头脑风暴”,决定“方案报审、样板先行,边施工边总结边改进”。就这样,项目改变了以往用螺栓固定支架到钢梁的做法,根据钢梁尺寸大小进行夹具、配件的选择及制作,固定支架间距不超过2米,在桥架翻弯处、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和弯曲半径大于30厘米的转弯处增设支吊架,所有工序一气呵成,确保桥架安装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契合设计要求。
此外,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项目还将设计图纸和集团确定的施工工艺样板融为一体,建立样板展示区,在各工序施工前根据验收标准做首件样板作业,经业主、监理、项目质量员联检合格后开展施工,为提升履约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经过上百个日夜的奋斗,如今,项目600亩的场地里彻夜灯火通明,建设者们正咬紧牙关,奋进全力向着终点线冲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下一篇:中山厂房整体的结构质量检验流程